很多人,拼劲千万买学区房,就是为了能提高一些分数。
今天看新闻的时候看到一则8月份的热点新闻,引发我深思,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
网络大数据下确实是发达的,很快就有网络搜索到这位凶手的一些资料,可以看见,这个人当年高考624分,且还是弟兄两同考了624分,其被武汉大学录取。
从他的个人履历来看,可谓是出身于寒门学子,第一年高考失利,然后经历复读,最后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大学辅修了经管,读了5年才毕业。
本科毕业之后去了苏州一家民企新材料研究所,这个地方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可以说既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或许他在那个阶段意识到了赚钱的重要性,耗时2年选择暂时放弃科研梦想,之后选择去了南科大做科研助理又做了2年。
因为寒门,所以依旧不甘心,钱仕途都没走通,最终选择了去美国读博,去路易斯安那读了2年没读下去,只能遗憾退学,最终只拿到了硕士学位。然后就是又申请了北卡的博士,兜兜转转这么多年之后,当他33岁读博一的时候,同门其他博一的同学只有23岁,足足差了十岁。
年龄的差异,外界的压力等等,这个时候其实心理状态已经不好了。毕竟同龄这么大岁数还一事无成,对于他这样要强的人来说是有些难受的。
从他写的推文里,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感,没有同龄朋友,没有对象一直单身。
除此之外,当时选择的物理专业,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不是他感兴趣的专业,这点在他的推文里可以得到结论。
读到这你就应该明白齐太磊是怎么从当年的励志偶像一步步发展到悲剧收尾的了:当年由于家庭的贫困导致没有填报合适的感兴趣的志愿,毕业后又不甘心现状,想赚钱,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于是乎选择在没有解决温饱的前提下,又开始执着于刷学历,但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时间上又蹉跎了好多年才熬成了大龄博士。而年龄差异,周期的变故,导致没有朋友,没有爱情,于是性格愈发极端,最终酿成了惨剧。
其实细想,高考分数不差,毕业学校不差,后来又辅修了经济及金融,整体素质不差,换了咱普通还凑合的家庭,这一说考个不错的学校有个不错的单位,已经可以躺平了。
其实我理解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家庭情况,做出量力而行的选择。换言之就是自身的情况和给自己目标定的太大。然后呢,自己也没有太强的规划自己。其实细想,本身年龄大就是劣势了,然后呢又跟风的去学博士,博士中途又出问题,即便不出问题按照正常毕业齐太磊博士毕业也37岁了,毕业后又如何呢?面对现在的市场自己能否胜任?最好的结果就是去个高校一本任教,但这是他想要的吗?经历这些值还是不值是多数人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透过这事,我们没有权利评价对错,但会对我们生活中有所感触:
在现实中不难有很多人们,经常会更鸡娃和励志一些,比如“我必须要考研成功,不管我要考多少次,否则我就是很失败的一个人。”所以就可以看到为何越穷可能给他的压力以及选择的路就这一条,就得靠分分分才能实现未来的逆袭。而我们看到越富可能选择的途径有很多种,变相的来自外在以及家庭给的压力也就不会给那么多。
但是当下,环境不好,跟风趋势严重,太多的人似乎把励志作为了起点,先卷起来的唯一出路,大多数人想的是先鸡不行在考虑其他。但却不知鸡的同时,在没兴趣的培养下,自己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去看看之前一说孩子不要打游戏,打游戏影响学习荒废一生,但去看人张佳旭,羊了个羊的开发者,山西长治学院计算机系网络工程1101级学生,毕业院校是个二本而已,但是人恰恰通过游戏实现逆袭赚了不少钱。
都说炒股也是不务正业,不稳定,但是你看看曾经的股市一哥徐翔,1978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1993年带着家里给的几万元入市,最后坐拥200多亿身家。
因此,任何时候,人生都会经历很多种选择,听别人的建议很必要,但最终要如何抉择,还是的靠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性格及兴趣最了解,选专业,找对象,求职路,最终还是的选择适合你的,你喜欢的去做。
最后送给买学区和鸡娃的人群,我觉得买学区门票,多数呢不应该只盯着学习和分数,这些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其实是周围一群积极向上的人群,但请不要盲目的攀比和被带了节奏,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和自己娃的兴趣去培养和学习。同时请远离哪些,全程规划不幸,负面情绪满满,行动力欠缺牢骚不断的人,因为他们那天爆的时候,往往周边的人就是那个受害者。
叭楼热点点评:
叭楼点评:这就是真面目,经济不行,卖军火
叭楼点评:在不同意,效益下滑明显啊
叭楼点评:名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
暂无评论内容